人文地理学跨校混合式教学公开课及教学研讨活动举行

发布者:鲁腾飞发布时间:2023-11-22浏览次数:219

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依托智慧树沉浸式直播教室开展的人文地理学跨校混合式教学已经持续了三年多时间。依托跨校混合式教学及相关教学研讨、全国性教研会议(如2022年8月初在智慧树平台直播的全国高等学校人文地理学及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研讨会等)也助推孔翔教授负责的人文地理学跨校虚拟教研室发展成为了有30多所东、中、西部高校近70位教师参与的教研平台;孔翔教授也入选了首批“慕课西行·模范园丁”。

2023年11月14日下午,依托智慧树平台、腾讯会议平台,组织开展了人文地理学跨校混合式教学空中课堂公开课展示和教学研讨活动。15:45-16:30,华东师范大学孔翔教授在新疆师范大学田家炳教学楼106教室进行了人文地理学“空中课堂”教学展示;16:30-17:45,依托腾讯会议平台,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围绕本次公开课进行了评课和互动研讨。此次活动是人文地理学课程跨校虚拟教研室的一次教研活动,参与教育部教师司中西部教师提质计划培训活动的部分教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公开课教学环节,孔翔教授展示了依托智慧树平台在华东师范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进行“人文地理学”课程空中课堂教学的情况。此次公开课的授课主题是“文化景观的意义解读”。授课环节以两校学生参与课前测试展开,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对文化景观定义的反思,在复习前课的同时,引入本次课程的主题;紧接着,两校学生代表分别展示了课前小组研讨的成果,新疆师范大学的学生代表分享的是对乌鲁木齐红山公园的意义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代表则分享了对虹口公园意义变迁的小组研讨成果,两校学生还分别进行了互动反馈;在点评两校学生课前研讨成果的同时,孔翔教授引导同学们进一步结合教材,反思了文化景观的内涵和文化景观意义研究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特点,着重就两者对“文化”的不同认识及其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同时强调人地关系和人人关系都是文化景观研究的价值体现;他还结合教材提到的购物中心以及华东师大学生在实习中可能到访的呈坎水口园林的设计,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了文化景观意义研究的实践价值;在简要总结本课次教学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他为同学们课后进行周边商业空间的景观设计调研提出了建议,并组织同学们完成了课后测试。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应用了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方法,也展示了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本课程学生自学、团队学习和教师授课“三元一体”的学习模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观摩公开课的老师们借助智慧树平台的直播功能观看了同步课堂的教学过程。

在公开课教学研讨环节,老师们结合个人教学经历和听课感受纷纷表达了对公开课的认可和好评,也提出了自身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例如,包头师范学院的侯红蕊老师充分肯定了问题导向型的导课、空中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展示和师生互评、两校学生互补性的案例分析等教学设计,认为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达成教学目标,这对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很有启示。华南示范大学夏丽丽老师结合自身教授人文地理学课程的感受,不仅肯定了跨校教学方式对拓展案例教学时空感的积极作用,也就如何通过优化案例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间充分解读案例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云南师范大学华红莲老师表示,孔翔教授的公开课对其如何开展文化景观意义解读的教学具有积极启示。曲靖师范学院张梅芬老师认为,孔翔老师对学生小组汇报的点评到位,而本课次有关景观解读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对其个人优化教学设计很有启发,同时,也就个人在讲解本地非物质景观意义研究时的困惑与孔翔教授交换了意见。宁波大学马仁锋老师则在评课的同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把握景观原真性的问题。贾长英老师认为,孔翔老师的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对个人的教学设计很有启发。

不少老师还就文化景观意义解读的相关实践教学提出了问题。如石河子大学葛本伟、高素芳老师分别就在人文地理野外实习中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景观形态深入理解景观意义,以及如何选择实习地点、如何设计实习路线等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新疆师范大学黄佛君老师也对课程见习环节的地点选择、路线设计等谈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对此,孔翔教授都一一做了回应。

此次公开课及教学研讨活动,不仅展示了华东师大与新疆师大依托智慧树平台合作开展跨校混合式教学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人文地理学课程跨校虚拟教研室即将开展的“适应差异性学情、分层实现教学目标”系列教学研讨活动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虚拟教研室尽快形成高质量教学共同体。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2023年11月14日


Baidu
sogou